当前位置:棉花糖小说网>其他类型>大明,我皇太子,逆天改命全集下载> 第132章 朝堂余波定人心,侯府惊变索赎金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132章 朝堂余波定人心,侯府惊变索赎金(1 / 1)

第132章朝堂余波定人心,侯府惊变索赎金

崇祯一甩明黄色的龙袍袖子,不再看殿下文武百官的反应,转身便朝皇极殿后方的偏殿走去。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承恩见状,连忙提着手中的拂尘,一路小跑地跟了上去,脚步急促却又小心翼翼,生怕跟不上皇帝的步伐。偌大的皇极殿内,只留下满朝文武大臣呆若木鸡地站在原地,神色各异,一时之间竟无人言语。

黄道周与路振飞两人对视一眼,从彼此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失落与不解。他们本以为,这次带头弹劾内阁首辅温体仁,立下了 “清君侧” 的功劳,就算得不到重赏,至少也能得到皇帝几句褒奖,可到头来,不仅连一句肯定的话都没捞到,连他们力荐的前内阁首辅周延儒,皇帝更是提都未提,仿佛从未听过他们的举荐一般。

至于此前崇祯心中疑惑的 “为何往日爱‘开喷’的大臣今日集体沉默”,此刻也有了答案:今天崇祯的每一个决定,都彻底颠覆了大臣们的认知 。 打破 “非翰林不入阁” 的百年传统,一次性更换所有内阁阁臣,让工部尚书这样的 “技术官员” 进入决策层,甚至赋予皇太子节制天下兵马的权力。这一连串的变动,让那些平日里擅长挑刺、以 “维护祖宗之法” 自居的 “嘴炮” 们,一时竟无从下口。他们就算想反对,也不知道反对之后会让谁得利,更怕触怒那位手握兵权、手段狠辣的 “小杀星” 皇太子,只能选择沉默,静观其变。

整个朝堂仿佛被投入了一颗巨石,彻底乱了套:内阁首辅换了新人,往届阁臣全部被撤换,户部尚书也换成了程国祥这样的务实派,连年仅七岁的皇太子,都摇身一变,成了节制天下兵马的 “超品威武大将军”。文官清流们看着眼前的景象,只觉得皇帝像是突然变了个人,完全不按套路出牌,以往熟悉的朝堂规则,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彻底打破,让他们感到既茫然又不安。

新任内阁成员李邦华、程国祥、冯英、姜逢员、孟兆祥等人,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御阶上尚未离开的朱慈烺,眼中满是感激与敬畏。他们心里比谁都清楚,今天这场史无前例的 “内阁大换血”,若没有皇太子在背后推动,绝不可能发生。按照大明的传统,他们这些非翰林出身、甚至在朝堂上备受排挤的官员,这辈子都不可能踏入内阁的大门,更别说担任内阁首辅这样的要职。

李邦华率先反应过来,率领其他新阁臣快步上前,走到御阶之下,躬身行礼,语气恭敬而诚恳:“多谢殿下提携之恩!新任内阁定当全力配合殿下的一切决定,辅佐殿下中兴大明,绝不辜负殿下与陛下的信任!”

朱慈烺坐在龙椅上,轻轻叹了口气,目光缓缓扫过众人,语气沉重地说道:“诸位大人不必谢我。如今的大明,早已不是国泰民安的盛世 。 陕西、河南等地天灾不断,旱灾、蝗灾接连爆发,百姓们颗粒无收,连一口饱饭都吃不上;为了活命,不少人只能纷纷加入流寇队伍,这也是流寇越剿越多的根本原因。内阁身为朝廷的中枢机构,肩上的担子比谁都重。本宫希望你们能多为大明江山、为天下黎明百姓着想,不要总想着为背后的士绅阶层谋取私利,忘了为官的初心,忘了百姓的疾苦。”

这番话,字字句句都直击大明官场的要害,让新任内阁成员们瞬间感觉后背发凉,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此前,他们虽敬畏朱慈烺的兵权与狠辣手段,却也在私下里认为他年幼无知,不过是靠锦衣卫大肆捕杀贪官来树立威信,未必真懂治国之道。可此刻听到这番话,他们才明白,这位七岁的皇太子,竟将大明的顽疾看得如此透彻,甚至比他们这些浸淫官场数十年的老臣还要清醒 。 这哪里是一个孩子能有的见识?分明是一位心怀天下、胸有丘壑的储君!

朱慈烺的形象,在众臣心中瞬间高大起来。他们眼前的,再也不是那个肆意妄为、行事张扬的顽童,而是一位能够带领大明走出困境的希望之星。尽管他们也清楚,想要改变大明积重难返的现状,难度堪比登天,甚至可能因此得罪无数权贵,招来杀身之祸,但心中还是燃起了一丝希望 。 或许,跟着这位皇太子,真的能为大明闯出一条生路。

众臣再次躬身行礼,语气坚定地说道:“殿下放心!臣等定当鼎力支持您!无论殿下需要什么,内阁都会全力以赴,哪怕粉身碎骨,也绝不退缩!”

朱慈烺微微点头,不再多言。他知道,光靠口头承诺远远不够,接下来,他需要用实际行动,推动新内阁开展财政整顿、吏治改革、军队建设等一系列工作,让大明真正走上中兴之路。

与此同时,京城嘉定伯府的密室中,国丈周奎正蹲在一堆闪闪发光的银子前,唉声叹气:“唉,都什么世道啊!以前随便倒卖些宫廷贡品,就能赚得盆满钵满,如今查得越来越严,银子越来越难挣了!想要凑够一百万两整数,怎么就这么难呢”

他一边自言自语,一边从银堆里抓起一锭沉甸甸的五十两银子,凑到嘴边轻轻咬了一口。 银子表面留下清晰的牙印,证明这是十足的纹银。他爱惜地用袖子擦了擦银子上的口水,眼神中满是痴迷,仿佛在抚摸刚纳的第八房小妾一般。每天躲进这间密室,看着这堆积如山的银子,已经成了周奎最大的嗜好,一天不看,他就感觉浑身不自在,连觉都睡不安稳。

“砰砰砰!”

突然,密室的大门被急促地敲响,管家周福焦急的声音传了进来:“伯爷!大事不好了!小少爷出事了!您快出来看看吧!”

“叫嚷什么?天塌下来还有皇帝女婿顶着,慌什么慌!” 周奎不耐烦地骂了一句,慢悠悠地从银堆旁站起身,小心翼翼地将散落的银子归拢好,又随手将密室大门锁得严严实实,钥匙贴身藏好 。 这密室里的九十多万两银子,是他一辈子的心血,绝不能出任何差错。

他走到门口,打开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缝隙,探出脑袋,对着外面的管家呵斥道:“以后不许到这里来叫本伯爷!这里是你该来的地方吗?再敢坏了本伯爷的兴致,小心我打断你的狗腿!”

管家周福连忙陪着笑脸,语气却愈发急切:“伯爷息怒!小的这不是实在急得没办法了嘛!刚才有人送到府里一个布包,说必须让小的马上交给伯爷,若是耽误了,否则 否则小少爷就凶多吉少了!”

周通是周奎唯一的孙子,周家的香火还指望他延续,在周奎心中,孙子的地位甚至比银子还重要几分 。 毕竟银子没了还能再赚,孙子没了,周家就断了根。听到 “小少爷出事”,周奎顿时急红了眼,再也顾不上呵斥管家,连忙打开大门,一把抓住周福的胳膊,催促道:“快!把布包拿来给本伯看!我的乖孙子可不能出任何意外!”

管家周福不敢耽搁,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巴掌大小的深色布包,双手递到周奎面前。周奎一把抓过布包,手指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,快速解开布包的系带。当看到布包里的东西时,他猛地惊叫一声,布包 “啪嗒” 一声掉落在地 。 里面赫然是一截血淋淋的断手指,手指上还戴着一枚周通平日里常戴的玉扳指,以及一封折叠整齐的白色书信。

管家周福见状,也慌了神,连忙弯腰捡起地上的书信,递到呆若木鸡的周奎面前,急声劝道:“老爷您别急!先看看书信上写的什么,说不定还有转机!说不定只是绑匪想要钱,只要咱们给了钱,小少爷就能平安回来!”

周奎的心脏 “砰砰” 狂跳,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。他几乎可以肯定,这截断手指,就是孙子周通的 。 那枚玉扳指,还是他去年特意送给周通的生辰礼物,绝不会有错。他颤颤巍巍地接过书信,手指因为过度紧张而不停颤抖,好不容易才展开信纸,看清了上面用墨汁写的内容:

“周奎!你身为当朝国丈,享受大明俸禄,却不顾朝廷安危与民族大义,贪图个人私利,暗中倒卖大明违禁的铁器、茶叶给蒙古部落,甚至将边境军事布防的机密泄露给建奴,其罪当诛,人人得而诛之!你孙子周通,号称‘京师十八虎’之一,平日里在京城欺压百姓,敲诈勒索,多次强抢民女,导致三人重伤、两人死亡,罪恶昭彰,百姓怨声载道。如今,周通已在我等手中。

想要你孙子活命,限你在今日天黑之前,将十万两白银送到城南废弃的土地庙内。切记,不要试图玩花样 。 我等手中握有你与周通违法犯罪的全部证据,包括你倒卖违禁品的账册、与建奴细作通信的信件。一旦你报官,或让锦衣卫介入,抑或是出现其他任何意外,我等将立即将周通碎尸万段,并把你们祖孙二人的罪证公告天下,让你周家身败名裂,永世不得翻身!

你库房中现有九十多万两白银,十万两对嘉定伯府来说,不过是九牛一毛。今日先将周通的手指还给你,算作警告。若不按要求行事,下次你收到的,将是他的人头!”

书信上的每一个字,都像一把锋利的尖刀,狠狠扎在周奎的心上。他最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。 不仅孙子被绑架,对方还连他倒卖违禁品、勾结建奴的秘密都了如指掌!这些秘密若是泄露出去,别说他的国丈身份保不住,整个周家都要被满门抄斩!

“十万两 竟然要十万两银子啊!” 周奎心疼得快要滴血,一边是自己唯一的孙子,一边是他视若生命的银子,两者让他难以抉择。十万两银子,足够普通百姓过上几辈子锦衣玉食的生活,对他来说,也不是一笔小数目 。 那可是他辛辛苦苦攒了好几年才攒下来的!

可一想到周通若有不测,周家就断了香火,他百年之后连个祭祀的人都没有,周奎顿时眼前一黑,“哇” 地吐了一口鲜血,随后便双腿一软,瘫倒在地,不省人事。

“伯爷!伯爷您醒醒!” 管家周福连忙上前,将周奎搀扶起来,一只手掐着他的人中,另一只手轻轻拍打他的脸颊,焦急地呼喊:“伯爷您别吓小的啊!小少爷还等着您救呢!”

过了好一会儿,周奎才缓缓睁开眼睛,气息微弱地说道:“不 不能让皇后知道 更不能让皇帝知道本伯有这么多银子 绝对不能”

管家周福连忙点头,一边帮周奎擦拭嘴角的血迹,一边劝道:“伯爷放心!小的明白!这事绝对不会让皇后娘娘和陛下知道!不如咱们现在就去找皇后娘娘,让她下令让锦衣卫出动,把那些绑匪全部抓起来,救出小少爷!锦衣卫的本事您是知道的,肯定能把小少爷平安救回来!”

周奎摇了摇头,苦笑一声,声音沙哑地说道:“你以为本伯不想吗?可一旦让皇后知道我干的那些事 。 倒卖违禁品、勾结建奴,以她的性子,肯定会和我断绝父女关系!到时候,我还怎么打着皇后的旗号在外面敛财?至于皇帝女婿 他穷得叮当响,这些年多次找大臣捐银,要是让他知道我有九十多万两银子,他不找我借才怪!借还是不借?不借,他会记恨我,以后我在朝堂上就没了靠山;借了,我的银子就打水漂了,他根本不可能还!”

对周奎来说,女儿周皇后和皇帝崇祯都不重要,重要的是他的银子和周家的敛财之路。他沉默片刻,眼神逐渐变得坚定,对管家周福吩咐道:“你现在就去召集十几个可靠的家丁,都是咱们府里从小培养起来的,嘴巴严,身手好的。然后从密室里搬出十万两银子,装在马车上,按照书信上的地址,送到城南的废弃土地庙,务必把通儿平安救回来!记住,路上一定要小心,别被人跟踪,也别和任何人说话!等通儿回来,咱们再从长计议,找机会把那些绑匪碎尸万段,说不定还能把银子抢回来!”

“是!小的这就去办!” 管家周福不敢耽搁,连忙应道,转身快步去召集家丁、搬运银子。

很快,两辆装满银子的马车从嘉定伯府后门悄悄驶出,管家周福坐在第一辆马车上,十几个精壮的家丁骑马跟在马车两侧,朝着城南的方向疾驰而去。周奎站在府门口,看着银子被拉走,心疼得再次捂住胸口,一口老血差点又喷出来。他感觉自己的心,像是被人掏空了一样,连呼吸都变得沉重起来 。 那可是十万两银子啊,就这么送出去了,他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赚回来。

而此时的万岁山附近,东宫卫队、勇卫营、神枢营的驻地,却是一片欢声笑语,与嘉定伯府的压抑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崇祯皇帝的封赏圣旨已经由太监传到了各个军营,将士们拿着属于自己的任命文书,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,手舞足蹈地互相道贺,军营里到处都是欢呼声、喝彩声。

尤其是东宫卫队的驻地,更是热闹非凡。将士们围在一起,你看看我的任命文书,我看看你的官阶,脸上都洋溢着难以置信的笑容。以前的小旗,如今成了正六品千总;以前的总旗,如今成了正五品守备;以前的百户,如今成了从三品游击;放眼整个东宫卫队,竟全都是五品以上的军官!这样的晋升速度,别说在大明军队中,就算在整个中国历史上,也是极为罕见的,简直是做梦都不敢想!

东宫卫队统领周遇吉,如今已是正二品的龙虎将军,成了大明武将中的顶级存在,与那些镇守一方的总兵平起平坐。他看着麾下将士们兴奋的模样,脸上也满是笑容,大步走到队伍前,高声问道:“兄弟们,拿到陛下的封赏,开心吗?”

“开心!跟着皇太子打建奴,就是香!以后咱们还要跟着殿下,多杀建奴,多拿封赏!” 将士们齐声欢呼,声音洪亮,震得周围的树木都微微颤抖,连远处的飞鸟都被惊得四散而逃。

周遇吉哈哈大笑,随后故意板起脸,语气严肃地说道:“虽然你们现在都是五品以上的武官了,身份不一样了,但东宫卫队的规矩不能变!东宫卫队的名额有限,能留在卫队里,都是本事过硬的兄弟!以后战斗的时候,该冲锋还是要冲锋,可不能因为当了官,就变得贪生怕死,提不动刀了!你们说,还能不能提动刀?还能不能杀建奴?”

“能!当然能!” 将士们齐声高呼,眼中满是坚定的光芒,手中的兵器被挥舞得 “呼呼” 作响,“为了大明!为了皇太子!为了咱们的荣誉!就算马革裹尸,战死沙场,我们也绝不退缩!大明万胜!皇太子万胜!”

“大明万胜!皇太子万胜!”

“万胜!万胜!”

欢呼声此起彼伏,响彻云霄,在整个万岁山附近回荡。就在将士们的欢呼声达到顶峰之际,一个小太监快步从军营外跑了进来,一边跑一边高声喊道:“皇太子驾到 。!”

将士们顿时安静下来,纷纷整理好自己的衣冠与兵器,快速列队站好,转身面向营门方向,眼神中满是敬畏与期待。朱慈烺身着皇太子蟒袍,带着小太监胡宝,缓缓从营门外走进来,目光扫过一张张兴奋而坚毅的脸庞,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。 这支军队,是他亲手打造的,是大明中兴的希望,有他们在,何愁建奴不灭,流寇不平?

上一章 目录 +书签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