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如音指尖轻轻摩挲着阵旗的杆身,青木纹理触感细密温润,仿佛能将人的心绪一点点抚平。然而,她的心底并不平静。
王谢的声音仿佛还在耳畔回荡——那种不急不缓的语调,像一阵缓慢却无法忽视的潮水,将她的防线一寸一寸浸透。
“居安思危”“易主”“元婴期”,这些字眼像细微的寒光,从茶香与雾气的缝隙中闪过,让她本能地揣摩背后的分量。修仙宗门的起起伏伏,她并非不知,可他这般笃定的口吻,让她怀疑王谢或许知道更多——甚至已在暗中为那场风暴布好了局。
她的目光落在他刚放下的茶盏上。瓷盏表面还残留着一圈微不可察的雾痕,那是他的呼吸与茶水温度交汇留下的痕迹。只是望着那圈雾痕,她竟有一瞬恍惚——仿佛那也是他刻意留下的信号,温热、真切,却不容轻易触碰。
他提到“以她的年纪,没人会相信她是阵法大师”时,她的心口像被一根细弦轻轻拨动。那并非能让人心花怒放的直白赞美,反倒绕了一道弯,似在说她的年纪本就是一层保护色——外人看不穿,也不会引起注意。
辛如音抿了抿唇,眼神在他唇角那抹几乎要被茶香遮去的笑意上停了片刻,随即移开,像是怕自己看得太久会暴露什么。
茶香依旧在厅内弥漫,她下意识端起茶盏,借着低头的动作掩去眼底刹那的波澜。唇齿间泛起碧云灵茶特有的清冽香气,带着山泉的凉意,顺着喉咙流入心底,将那点暗生的燥意压了下去。
只是,这一口茶喝得并不顺畅。她知道,自己看似平静的举止背后,思绪早已被他的话牵动。
他很少用这种方式直接试探人,可每句话都像在无声中钉下一枚暗钉,让人无法忽视——而且,她并不讨厌这种感觉。
辛如音放下茶盏,姿态依旧端正,双手轻轻覆在膝上,看似无波无澜,袖中的指尖却在极轻地摩挲阵旗的纹路。那是她下意识的动作,仿佛想借这触感重新锚定现实,不被他的节奏带得太远。
她抬眸时,眼中带着一丝淡笑,却不让那笑意渗入太深,只在表面轻轻掠过,像一片随风飘过的云影——既不拒绝,也不承认他的暗示。
空气里,茶香、灵气与一种未言明的默契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,笼罩着两人。她很清楚,这一刻无论说什么,都可能成为他日后的棋子——而她,还不想这么早落子。
于是,她选择静静坐着,让沉默替她回答,用近乎温柔的方式,将主动权推回给他。
王谢指尖微扣着茶盏杯沿,像是不经意地顺着青瓷的弧度缓缓摩挲。茶水的余温透过瓷胎传来,暖意一点点沁入指腹,他却没急着再抿一口,只将茶盏半掩在掌中,任茶香悄然溢散。
他察觉到辛如音的沉默,并不意外——这种沉默并非拒绝,反倒是衡量与斟酌的信号。她在权衡,他也在等。
余光里,她指尖在袖中轻摩挲旗的动作并未逃过他的注意。那是极细微的习惯性动作——借触感稳住心神。王谢心底微微一动,像是瞥见了她冷静表面下的暗涌。
他没有贸然打破这份沉默,反倒刻意将姿态放得更松缓些,身体微微向椅背一靠,像是给她留出足够的呼吸空间。
在他看来,阵法师或许往往有种与生俱来的谨慎——辛如音此刻的表现,并非单纯的戒备,而是在对他方才的话进行全方位拆解与揣摩。她不只是听,更在暗暗估量他究竟握有多少底牌,以及这份信任值不值得押注。
茶香在厅中回旋,雾气在茶盏口聚散交错,像山间缭绕的云。他垂眸望着茶面上一圈圈细密的涟漪,心底浮起若有若无的笑意——她的反应比预想中更有分寸,也更有意思。
他知道,换作旁人,听到“太岳山脉易主”这样的预判,要么急切追问,要么显露出明显的质疑。然而她没有,只是用那般云淡风轻的方式,将反应藏在袖下的阵旗与茶盏之间。
这般沉得住气的性子,不论在修行还是布阵上,都是极为难得的品质。
王谢指腹在茶盏杯沿最后轻轻一敲,发出极细微的脆响,像某种暗示,又像只是无心之举。随后他缓缓抬眸,眼神越过茶盏的雾气,落在她的侧影上。
灯火与雾气交织间,她的睫羽在眼下投下一抹极淡的阴影,唇角没有任何起伏,仿佛方才的对话与她无关。但他知道,那双眼睛背后,已生了新的计算。
他微微一笑,笑意不多,却足够让气氛再柔和半分。心中暗道:她没有拒绝,也没有试图躲开——这就够了。
于是他抬手重新端起茶盏,姿态从容缓慢,仿佛这场茶局才刚进入他想要的节奏。
王谢的理由合情合理,语气里既有对未来变局的笃定,也有居安思危的沉着,听来无懈可击。可辛如音心底,却像被轻轻拨动了一根细弦——那余音不高,却在心湖深处泛起一圈圈涟漪,让她总觉得,似乎还缺了点什么。
她垂眸,借着品茶的动作让神色沉静下来。唇齿间,碧云灵茶的香气缓缓溢出,带着一丝山野晨露的清冽,与茶汤微苦的回甘一同在舌尖铺开。然而,这份清香却掩不住心底那抹淡淡的疑虑。茶香再好,也驱散不了那份来自直觉的敏锐警觉——那是修士长年行走尘世、与人交锋后练就的本能。
她将茶盏轻轻放回石桌,瓷盏与石面接触时发出细微的清响,像是无意,却恰到好处地打断了方才那一瞬的静谧。手中阵旗在指尖转动,冰凉的灵纹顺着肌肤漫来,让她的心思愈发凝定。她缓缓摩挲着阵旗的杆身,仿佛要借此将心底的疑问一点点捋顺。
声音传出时,已不似刚才那般随意,而是微微放缓,带着礼数,却暗含试探:“王前辈既如此说,晚辈自然会尽力而为,不过”她顿了顿,似在斟酌措辞,目光从阵旗移向不远处的洞府外壁,“晚辈还是有一个疑问——”
说到这里,她的视线微微上扬,却并未落在王谢身上,反倒像越过了眼前的一切,透过石壁,望向洞府外那层隐匿的阵法光辉。灵气在阵法边缘轻轻流转,几不可察,宛如山间薄雾在晨光中闪动。她注视的时间比寻常略长,像是要在心里勾勒出那阵法的纹路与气息。
片刻后,她收回目光,神色未动,语气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问与肯定交织的意味:“前辈洞府外的‘小五行阵’,应该是别人赠送的吧?”
这句话落下,并不锋利,却像一粒细小的砂砾投入清水,看似不起波澜,却能在水底搅动细微的沉渣。她并未直言怀疑什么,也没有追问缘由,只是将一个看似随口的判断抛出——但这判断背后,藏着她敏锐的洞察与对细节的捕捉。
她不急着等回答,姿态依旧放松,双指轻轻扣在茶盏沿上,像是在聆听山风拂过洞口时带来的细微声息。只是,眼底那一抹淡淡的光,已分明表明——她的话,绝非随意。
她那句轻描淡写的“别人赠送的吧?”落下时,王谢神色没有丝毫波澜,仿佛这只是闲话中不经意的一问。
他依旧端着茶盏,指尖微微收紧又松开,掌心的温热透过瓷胎丝丝渗入皮肤,像是一种稳定呼吸的暗示。茶面在盏中缓缓荡开一圈细小的涟漪,推至边沿又折回,映着灯下的微光,宛如山涧泉水上浮动的薄雾,在细腻的波纹间晕出几抹金色的影子。
他的手指修长匀称,握盏的姿态闲适自然,不见半分被触到隐秘处的仓促与窘迫。腕骨微抬,袖口的青色素纹随之轻轻滑动,似水波暗涌,沉静而不露声色。唇角甚至微微上扬,那弧度温润得像春日初化的冰雪——初融的冰面下仍有冷意,却被表层的暖光包裹着,既无锋芒,也不显刻意。
在月光石的柔光映照下,他的眉眼线条被衬得更柔和几分。那双眸子深处仿佛藏着一潭静水,平稳得不见涟漪,却又给人一种不可轻易看透的深蕴。他抬眸,目光稳稳落在辛如音脸上,没有丝毫闪躲,更没有刻意回避的意味,像是早在等待这一问,甚至已在心中演练过无数遍。
眼底的光沉静从容,不急着开口,不急着解释,反倒像是以一种温和的方式,先以神色应和她的目光,给予她被正视、被回应的从容感。
终于,他缓缓开口:“辛道友不愧是阵法大师,果然慧眼如炬。”声音低而稳,带着淡淡笑意,毫无轻慢之意。那笑意并不全浮于表面,而是透着一丝真切的赞许,仿佛在承认她这番洞察不仅准确,更显难得。
他顿了顿,茶香自他唇齿间的呼吸中若有若无地散开,似乎将他的语调也浸得柔和起来:“不瞒辛道友,这阵法确实是一位同门相赠。”说到“同门”二字时,他的目光轻轻移开了一瞬,仿佛在回忆,又像是将某些不宜深谈的细节敛入心底。
然而,那一瞬移开的目光很快收回。他再度与辛如音对视,声音中带着一丝理所当然的平稳:“这也是我要重新布置阵法的原因之一。”
他的手腕轻轻一转,将茶盏重新置回桌面,瓷底与石面相触发出细微的声响,像是雨珠轻敲石板,不重,却足以让人注意到这动作的刻意从容。他并未急着继续,而是伸手轻抚阵旗的边角,仿佛那并非一件阵法之器,而是值得端详的精巧工艺。
“既然辛道友一言就点出了关键,”他抬眸,神色依旧沉稳,“这套阵法可是有什么不妥之处?”
他的语气没有质疑,反而隐隐带着一种邀请——邀请她在此刻的安静中,直言自己的判断。那是一种带有分寸感的姿态,既显出对她能力的尊重,也让她在被问到时不会觉得被逼迫。
辛如音的指尖还停在阵旗的灵纹处,冰凉的触感顺着肌肤沁入,她察觉到他这份耐心和有意留白,心底微微一动。
而王谢,依旧坐在那里,背脊松而不懈,呼吸沉稳,仿佛无论她接下来说出怎样的回答,他都已做好从容接下的准备。茶香在二人之间缓缓流转,仿佛为这场看似简单的对话,添了一层若有若无的韵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