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一脸懵逼的看着大孙。
“大孙,你这是什么意思?”
李易正色道。
“如今大唐开战,将士在外为国征战,我这个皇太孙岂能畏缩在长安?”
“那吐蕃人太嚣张了。”
“不就是打死他个使者吗?”
“居然胆敢攻打我大唐的安西都护府。”
“大孙我必须亲自去揍松赞干布。”
李世民:“”
他沉默了一会儿。
“大孙,你不是开玩笑吧?”
李易摇头道。
“皇爷爷,我是认真哒!”
“你不也是很年轻的时候就上战场了吗?”
李世民轻咳一声。
“大孙,你才八岁。”
“皇爷爷上战场的时候,已经十四岁了。”
李易笑眯眯道。
“皇爷爷,长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。”
“你该不会是担心大孙上战场立下的功劳太大,抢了你的天策上将的位置吧?”
李世民闻言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。
这大孙太逗了。
他不由得傲然道。
“你皇爷爷的天策上将的威名,那是横扫天下,打来的,大孙虽然聪慧,但是未必懂兵事,想要比肩皇爷爷,你小子还差得远呢。”
李易撇撇嘴。
“若是皇爷爷率兵攻打吐蕃,皇爷爷可有把握拿下吐蕃?”
李世民一愣,尤豫了一会儿,坦然道。
“吐蕃地广人稀。”
“若在中原,打起来不是我大唐的对手。”
“但是吐蕃地处高原,气候与我大唐极为不同。”
“寻常将士抵达吐蕃,便会受到影响,头晕目眩,上吐下泻都是小事,厉害的把命丢了也不少。”
“纵然是皇爷爷亲征,打败吐蕃不是难题,难得是如何能够在这等气候下,将吐蕃人击溃。”
李易眨着眼睛听了一会儿,总结道。
“就是不行喽!”
李世民顿时吹胡子瞪眼。
他有说自己不行吗?
还不是因为吐蕃的地理位置的原因?
李易嘿嘿一笑。
“皇爷爷,给我一万精兵,我把松赞干布擒回来!”
李世民:“”
他沉默了一会儿,看着李易。
“大孙,君无戏言。”
李易挺起胸脯。
“带不回来,我就不姓李!”
李世民:“”
不是,你不姓李,对我有啥好处?
李易又道。
“皇爷爷,咱们大唐立国,靠的是皇爷爷马上打的天下,难道我李唐皇室后辈子孙,连一点军功都没有,也好意思继承大唐?”
李世民闻言,终于是点点头。
“你说的有道理。”
“这样吧,我让你李??跟你一起去。”
“给你五万精兵。”
“你要听从李??的建议,不得肆意妄为。”
李易拍了拍胸脯。
“你就放心吧,皇爷爷。”
“谁不知道我是个遵纪守法的好孩子!”
李世民:“”
李??、李靖、程咬金等人很快知道了皇太孙要出征的计划,一个个惊得目定口呆。
皇帝这是认真的?
甘露殿内。
向来沉稳的李靖,此刻也罕见地蹙紧了眉头,沉声道:“陛下,兵凶战危,非是儿戏。”
“吐蕃虽经此一挫,但松赞干布非庸主,其地高寒险远,非殿下此等年纪所能承受。”
“纵有英国公护持,战场瞬息万变,万一……”
后面的话他没说出口,但担忧之意溢于言表。
他深知李世民对这位皇太孙的看重,更明白万一稍有闪失,对大唐、对皇帝意味着什么。
旁边的李??也是感觉有些不妙。
他有些僵硬道。
“陛下!臣护持殿下安危臣万死不辞。”
“不过吐蕃战场环境恶劣,敌情复杂,殿下千金之躯,岂能亲临险地?”
他感觉自己的头皮都发麻了,这差事比打十个薛延陀还让他感觉麻烦。
房玄龄忧心忡忡。
“陛下,皇太孙乃国朝储贰,社稷之本。”
“千金之子坐不垂堂。殿下天纵奇才,然治国理政之才与疆场杀伐之险,终究不同。”
“且殿下年幼,筋骨未固,如何经得起高原风霜、行军劳顿?”
“此举风险之大,远超征伐薛延陀啊!”
他想起李易那些让人惊叹的奇思妙想,更觉得把他送上战场简直是暴殄天物。
李世民听到众人的劝诫,沉默了一会儿,缓缓道。
“朕是从马上得的天下,后世大唐子孙,不敢说文武双全,但是于武略,要有建树。”
“否则,如何做好大唐的皇帝?”
李世民较为坚决。
不仅是被大孙给说动了,更重要的是他看到了后世的大唐被吐蕃打的惨样。
如果皇帝不知兵事,在这样群狼环饲的环境下,大唐再富裕,也不过是旁人的一盘菜。
他相信大孙不会让自己失望。
众人闻言,面面相觑,也不再劝。
半月后。
李??和李易出征。
逻些城,赞普王帐。
松赞干布捏着刚从长安八百里加急送来的大唐国书,指节因用力而发白,胸膛剧烈起伏。
这份大唐的国书言辞严厉,将安西都护府被袭击的事情栽在他头上,斥责他“不思感恩”、“罪无可赦”,勒令他交出“袭击士兵”。
“李世民!欺人太甚!”松赞干布猛地将国书拍在案几上,厚重的檀木案几发出一声闷响,震得案上金杯玉盏嗡嗡作响。
他深吸一口气,眸中满是恼怒。
大唐要把这盆脏水泼向吐蕃。
他松赞干布,堂堂吐蕃赞普,何时受过如此奇耻大辱?
你妈的。
安西都护府被袭击,跟他有什么关系?